专题笔记: 《关于GeNEdu 项目的管理》
Jaan Looga, 爱沙尼亚塔尔图健康学院 项目经理
项目的成功与项目管理的组织密切相关。在GeNEdu项目中,有几个因素使项目管理显得格外特殊,同时也凸显了管理质量的重要性。举例来说,这个项目规模相当庞大,预算高达84万欧元,并且涉及到相互间距离非常遥远的六个合作伙伴,而且项目内容涵盖多个工作包和子任务。这些子任务也各具不同,有些包括研究(如文件分析和Delphi研究),而其他包括组织研讨会/工作坊、课程开发、新技术的使用以及实验室建设的采购与建设。因此,确保项目成功的第一步是准备项目管理。这不仅涉及找到正确的管理结构形式,还要确保所有合作伙伴就整个项目期间使用的共同工作方法达成共识,包括沟通和互动方式。
项目管理中最为关键的任务由项目协调机构(Jamk)来承担,其负责协调所有项目活动,同时为所有合作机构提供行政、财务和技术支持。幸运的是,在整个项目期间,项目协调机构保持不变,这样极大地确保活动的一致性,避免了与管理相关的挫折出现。整个项目团队在四年实施过程中只发生了少量的人员变化和补充。为了确保不同任务的成功实施,项目组成立了不同的团队。项目经理(Jamk)设立了项目办公室,以管理各种活动并满足项目需求。每个合作机构指派至少一名成员加入项目管理组(由Jamk主持),这个组织是项目实施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监督和评估项目进展和质量结果。GeNEdu项目涉及许多与研究和发展相关的任务和主题,因此,为了确保项目的科学质量,学术咨询委员会(由荷兰汉泽应用科学大学主持,由其他机构的成员组成)从项目一开始就成立,以服务项目的科学目标。整个项目的质量由质量保证团队进行监督,由Jamk担任负责人,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担任副负责人,各个合作伙伴机构也指定了自己团队的负责人。
还有一点至关重要,即在整个项目期间,我们所有的合作伙伴都积极克服不同的外部(比如COVID-19)和内部挑战。为了确保这种参与,项目组邀请所有合作机构参加多种不同的在线会议,无论各机构在哪个小组(如管理、质量、学术或其他组)中承担哪些任务、什么角色地位,大家都受到了平等对待。同时,定期的在线会议提供了必要的项目信息和知识的交流,这对我们在项目中执行所有任务极其有益,并且无需花费太多时间来重新适应项目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我个人从参与GeNEdu项目中获得了很多经验和收获,因为我得以亲身见证和体验了如何成功和高效地管理大额预算项目。
撰稿:北华大学项目团队 郭薇
GeNedu项目于2019年11月立项,共有来自4个国家的6所高校共同参与研究,我校做为项目的中国合作伙伴之一,获得约130万元的科研资金支持。本项目开创了我校参与高水平国际科研项目的先河,对促进我校深入开展多方面,高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有着重要意义,并为提升我校学科建设的国际化水平添砖加瓦。同时该项目是我校参与多国学术国际交流合作的积极尝试,为开辟更多的国际交流渠道提供了借鉴经验。
在本项目中,我校与芬兰于韦斯屈莱应用科技大学 (以下简称JAMK) 合作负责WP2.2工作包的相关研究和培训工作,并参与到项目给个工作包的研究工作中。WP2.2工作主要核心工作为设计以能力和循证为基础的老年护理教育,按项目初始计划,应于2020年一月开始、十二月结束。以下是本工作包实施期间的几个主要节点:
1. 我校项目组成员进行项目进行线下工作研讨
2020年3月我校项目全体成员进行项目工作包进程线下研讨,推进WP2.2各项工作的进度。研讨主题首先是对目前的相关工作进度进行审核, 再者是对课程分析结果进行研究反馈,最后还包括布置下一步的项目的相关研究工作。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项目各项工作只能依赖于各参与院校远程工作、线上交流研讨的方式开展,此次阶段性线下探讨对推进项目进程有着积极意义。

2. “基于能力和循证的国际护理教师教育能力培训会议”暨欧盟GeNEdu项目WP2.2工作包第一次TtT培训在我校成功举办
2020年9月14日至18日,我校成功举办了“基于能力和循证的国际护理教师教育能力培训会议”,有来自GeNEdu中方参与院校的30名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
此次培训以“循证 融合 创新 提升”为主题,来自JAMK和爱沙尼亚塔尔图健康学院 (以下简称THCC) 两所欧洲院校的相关领域专家参与授课。主要内容为探讨如何在护理教育中实施循证理念;教授参训教师学会寻找基于证据的教学材料;通过培训专家引导,发现护理学生教学和评估的新方法;以及如何开发新的教学实施方式等。
参训教师感想:
此次培训主要在两个方面有了很大的收获,首先是基于能力与循证教育方面,对基于能力的教育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次培训采用的教学方法本身就是强调受训学员的思维引导和能力提高。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 其次是关于教育方法和教学评价。本次培训,可以说“累并快乐着”!这个“累”是“充实”。课上讲授、小组讨论、汇报、课下阅读相关学习资料、完成作业、提交作业。这样的教学形式让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内容和方法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对教学评价的内涵和意义也有理念的更新,学习和熟悉了基于能力教育中的评估方法。
最后整个培训过程,四国六校共享资源、学习研讨、优势互补、增进友谊,坦白说,这次我个人的收获是超过预期的。十分期待下一次的线上或线下的相遇和学习!
--北华大学参训教师 李菁
有幸前往北华大学参加了GeNEdu项目中“基于能力和循证的国际护理教师教育能力”培训。工作坊的形式为我们搭建起很好的交流合作、共同进步的平台,使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个人在行走。在思维的碰撞中,我们深受启发,对护理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有了更深更广的认识,对更新护理课程、为未来老年护理教育培养专业护理人员充满信心。同时,特别感谢北华大学对此次培训的精心安排,此次培训为我们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期待再相聚。
--广东医科大学参训教师 王芳
中国多学科创新发展老年护理教育”科研项目,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面向中国合作高校的老年护理教师进行了两次专题培训。两次会议分别针对基于能力的教育、循证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电子化教学手段及评估考核方式,及以人为本的护理、家庭护理、社区护理及多学科老年护理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的演讨。我校参会教师们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团结协作,认真完成小组作业讨论及成果汇报,并撰写培训报告,对培训进行深刻的领会与反思,争取将学习成果运用到教学活动中。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参训教师 谢颖
3. GeNEdu项目WP2.2工作包第二次TtT培训在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顺利举行
2020年12月14日至17日“基于以人为本的护理、家庭护理、社区护理和多学科老年护理的教师能力建设”为主题的第2次Eramus+项目TtT培训在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我校项目组10名教师参加此次培训。


此次培训由来自爱沙尼亚THCC、荷兰格罗宁根汉斯应用科学大学 (简称HUAS) 及芬兰JAMK的多名授课专家对来自中方院校的30名教师进行线上培训。
通过本次培训,参训教师深入了解了以人为本的护理、家庭护理的概念及其多学科方法;分享和学习老年护理教育的最佳实践,并调查这些手段如何应用于中国老年护理教育;讨论有关中医治疗与康复的多学科方法;探索如何在中国老年护理教学实践中实施以人为本的关怀、家庭关怀及多学科关怀的理念。
WP2.2工作包于2020年底如期结束,全体GeNEdu项目成员在我校与JAMK的主导下完成了项目计划针对WP2.2的各既定子目标,为即将展开的下一个工作包WP2.4 (基于能力的老年护理课程大纲开发) 打下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本工作包的出色完成对于项目整体实施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为笼罩在全球疫情阴影下的国际合作给出了很好的范例: GeNEdu项目成员跨越四国六校的时空距离,克服多种困难,倚靠技术手段,按计划、保质量、互相信任、互相支持,这些无疑是项目可以按计划推进的有力凭证。
撰稿:荷兰格罗宁根汉斯应用科学大学 碧雅.迪克曼、玛瑞琳.安耐
为中国老年护理构建能力
随着中国社会加速迈入老龄化阶段的步伐,如何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提供专业护理人员的问题日益明显。中国教育机构也因此面临大批量培养老年护理护士的挑战。在此大环境下,由欧盟资助的伊拉谟斯高校能力建设项目GeNEdu 从研究、定义老年护理专业能力开始,期望通过开发老年护理专项课程来更新中国高校的护理人才培养方案。GeNEdu整体项目活动中最先着手的就是研究这个能力框架,旨在为当前和未来护士向老年人提供高质量护理所必需的专业能力指明方向。
这个能力框架的开发过程包括几个步骤。首先是对中国养老和老年护理现状进行情境分析;其次是学术研究,用以确定老年护理的国际趋势;第三是在中国范围内及国际层面进行广泛的文献和数据分析,遴选出老年学护士最应具备的能力清单。这三个步骤最终导出了由六项核心能力、每项能力相对应的学习成果构成的一套框架。项目组运用德尔菲方法,邀请来自中国和欧洲的专家对此能力框架进行了两轮验证。
GeNEdu项目开发的老年护理专业能力是集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为一体的组合,它们可以整合融入到需要老年护理教学的不同环境中。我们相信基于这种能力框架开发课程、实施教学,学生不仅将学习如何提供老年护理,而且还会对老年护理组织运作、沟通与协调、健康促进、职业行为、循证护理与终身学习等有充分了解。
对于我们如何培养未来的中国老年护理专业学生、以应对中国老年护理的主要挑战和未来需求,您想有更多了解吗?请继续关注——我们将在下一篇博文中继续讨论这个主题!

作者:荷兰 格罗宁根 汉斯应用科学大学 玛瑞莲.安奈、科纳莉亚.斯洛彻特仁、比娅.狄克曼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老年健康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目前,参与GeNEdu项目的三所中国高校正在开发新的、以能力为基础的课程,以此培养更多的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之前在另一篇相关通讯(《为中国老年护理构建能力》)中,我们介绍了构成新课程基础的六项关键能力,即:学生提供老年护理、组织老年护理、沟通与协作、健康促进、专业行为、循证护理及终身学习能力。教授学生这些能力不仅限于构建理论知识,还需要培养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以便能够在老年护理的各种情形下应用这些能力。为了让学生做好相应准备,需要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设计与实施,包括技能实验室、实训、模拟/仿真,以及在养老院和医院等真实工作场所中实习。为了支持学生们在能力本位理念下的学习,这三所中国高校正在打造乐龄实验室(即“生活实验室”),以供学生在模拟场景中磨炼各项技能。这些实验室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手段与环境。
2021 年 10 月, GeNEdu 项目组中期总结会为来自参与项目的三所中方高校教师们,设计了关于如何利用学习实验室来培养老年护理人才的在线培训——“将数字技术融入老年护理教育”。在为期近一周的培训中,我们展示、讨论和交流了如何为荷兰和欧洲的学生提供教育的示例;重点聚焦于如何在技能实验室中开展多学科工作,以及如何采用数字化手段支持技能学习。此外,来自荷兰汉斯和芬兰于韦斯屈莱应用科学大学的教师们就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促进老年护理领域进行创新分享了见解,中方各参培小组畅谈了收获,并介绍了各自学校生活实验室的设计草案。
2022 年 5 月底,GeNEdu 项目组将再次开展“在线指导”活动,届时中方三校将启动生活实验室建设工作。


撰稿人:谢颖、罗渝,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GeNEdu项目创新开发《老年护理项目管理》课程
欧盟GeNEdu 项目在构建中国老年护理核心能力框架的基础上,开发了适应中国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一套课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含六门课程,共计30个欧盟学分。
该体系中创新开发的《老年护理项目管理》课程,是将国际先进的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融入老年护理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用团队合作的形式,发掘老年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即“项目”),在循证的基础上制定、实施、评价及改进项目计划。通过“教、学、做”一体的项目化教学,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老年护理组织能力、循证护理及终身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以期能更好适应老年护理岗位的需求。
通过参加芬兰于韦斯屈莱应用科技大学(JAMK)Marjo Palovaara教授的项目化教学能力培训,我们的教师们深入体验了项目式学习与评估的教学方法,切身参与了老年护理项目的策划、实施及反馈的全过程。此次培训顺利达成了先期目标:首先是让教师们今后能够更有效引导和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老年护理项目;再者借诸《老年护理项目管理》这门课程的开发和未来实施,让项目化教学与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有机、长期融合。
在近期我校举办的该课程体系论证过程中,《老年护理项目管理》课程得到专家们的一致认同,尤其是行业专家,他们认为这门课程很前沿,能体现以能力为本的理念,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值得推广。
《老年护理项目管理》课程的开发实现了GeNEdu项目的初衷,即通过建设中国高校的能力来更新护理课程,增强中国护理教育中的老年护理技能与质量保障,以满足中国老龄化社会的需求。

2021年5月17-19日,本文作者(右边第2和第3)及项目组同事参加GeNEdu 项目工作包2.4联合工作会议,开发老年护理课程。

2021年10月29日,本文作者(后排右起第3和第一排左起第3)及同事参加芬兰于韦屈莱应用科技大学副教授Marjo Palovaara主讲项目化教学培训
撰文:于韦斯屈莱应用科技大学 质量经理Eija-Mari Heikkila、项目WP3的负责人Maija-Liisa Tolonen
GeNEdu项目的质量保证具体是指哪些工作?
GeNEdu项目的工作包之一是WP3质量保证与监控,质量保证(以下简称“QA”)在质量管理的实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QA的目标是为项目系统地指导与质量相关的活动监控,为项目团队提供支持,并形成数据/工具以支持项目产出应有的结果。
QA工作以QA计划为纲领文件进行实施。QA计划是在项目的初始阶段,根据GeNEdu WP3项目计划书的要求编制的。QA计划包含QA的目标、GeNEdu项目的整体质量保证措施和质量管理流程、项目各成员机构在质量保证工作中的具体角色和责任。QA工作从规划、跟进、监控步骤到评估,均基于持续改进的原则(参见Deming的“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流程),这种原则在项目管理中用于控制过程和项目产出。迄今为止,QA计划本身已经修订了两次,以更好地满足项目质量保证的需要。
QA工作由QA团队执行,该团队由于韦斯屈莱应用科技大学Jamk担任领导、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GHSC协调辅助,各成员机构均有指定的QA负责人。 QA团队定期使用“交通灯”和“风险预防”等工具对项目进展和风险进行评估、监控。此外,每半年会形成一份内部QA报告。基于以上工具和报告的QA数据将由Jamk向项目的管理组PMG汇报,阐明需要项目组重点关注的问题。除此之外,QA团队还在每一次重大项目活动(如培训或研讨会)之后收集参与者的反馈、评估已完成的可交付成果、考核/分析每个工作包应达成的各种指标,集所有手段来跟进项目目标的进展和实现情况。
截止目前,GeNEdu项目在QA方面已经进行过8轮监控、完成5份内部QA报告和1份中期质量报告。QA团队召开过两次专题研讨会,以促进对质保工作的共同理解和团队合作。此外,Jamk还组织了4次线上工作坊,与WP2各个子工作包的领导讨论每个主要项目指标的达成状态。为准备项目的中期报告,Jamk还进行了一次内部人员的项目质量调查,以评估所有工作包的进展和合作质量。眼下正值项目的交付成果多已准备就绪或正在有序进行之际,QA工作将集中精力确保项目的最终指标得以满足、项目成果的影响在项目的剩余时间内得到实现。因此,QA团队和各WP领导将在2023年春季共同组织一次影响力工作坊,以期从整个项目层面上审视不同维度的产出、力争扩大项目的长期影响力。
GeNEdu项目的外部评估于去年秋季由TK-Eval进行。此次外部评估结果是初步的,因为在评估期间,项目还剩下将近一年的时间。然而,根据外部评估报告,QA工作在项目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该报告披露了QA工作通过确立项目目标,努力保持进度、满足质量措施、监测进展和检视影响以促进项目组内更好的合作关系和协作质量,来助力项目的运行。该外部评估也认可了GeNEdu项目已经采取措施达成了更新护理课程这一子目标、三所中方合作院校内已开启了经认证的老年护理教育模块的教学实施,并且在实施中特别融入了乐龄生活实验室元素。该外部评估还通过线上匿名问卷方式,收集到一些中国相关人员对GeNEdu项目成果影响力的看法。 这些数据表明,项目对目标群体的理念产生了正面影响:中国老年护理的实施方法正在朝着支持老年人乐龄、享老的关爱方向发展。此外,老年护理教育的重点正在以实践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向转化。
从Jamk的角度来看,本项目的QA工作有做得较好的方面和待改进的方面。 QA工作最主要的优点是定期监测项目进展和评估风险,为工作包水平的运营提供信息。其次,来自不同目标群体的反馈收集开展得较为多样且广泛。第三,QA计划本身在QA工作中得到积极实施,并且一直在不断校验、更新。有待改进的地方首先包括:QA工作产生了大量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对质改措施做出明确决策的能力有待提高。再者,质改措施也应以更有决心的方式进行管理,意即需要更加结构化的方法来处理在QA流程发现的有待改进之处。这可能包括设定明确的改进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分配责任并跟踪进展以实现所需的结果。除此以外,我们还需额外重视那些明显滞后、且不可能在短期内得以改善的项目指标,将它们与项目整体质量水平的考核明确区分开来。总而言之,把与QA工作相关的不同点滴结合成一个更条例化的实体会更好,以便定期监测更清晰地与质量工作的各项目标逐一对应。